东胜区2020年新招录教师岗前线上培训班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 二维码时效为半小时

(0评价)
价格: 免费

1、形式学习水平(就事论事)——以学习具体东西为主,教学现象分析(对视,情景、问题、活动、事例、题目、教学形式、实验、教具、多媒体课件、板书、讲演、情绪等),教的水平分析(俯视,教研员角度,学生调控、师生互动、教材解读、课堂评价)

2、有意义的学习水平(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习可以举一反三的经验、理念为主(透视)教学技术分析:

3、好的课堂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贴近。要根据学生学的过程设计教的过程,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活用教案,体现出教学活动的生成性

4、让学生设计教案,编写试卷,换位思考,完成各种小实验,小课题,方案设计,演课本剧,论文写作等都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称为行为学习,即让学生在一种特定的行为过程中学习。

5、教师应具有教育科学理论修养。教师不仅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怎样教和为什么选择这样教,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

[展开全文]
dsxz0139 · 2020-08-18 · 0

作为一名教师,要具备基本的素质,例如一、良好的文化素质,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
1、教师应精通自己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
2、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博学多才是至关重要的。
3、教师应具有教育科学理论修养。教师不仅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怎样教和为什么选择这样教,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
二、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需要具备适应学科特点的教研能力。
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求教师的语言准确清晰,具有学科性;简明练达具有逻辑性;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抑扬顿挫,具有和谐性。
2、较高的创新能力
创新型的教师就是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掌握创新知识的方法,具有勇于探索、敢于怀疑和批判的学科精神,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并有独特的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
3、较强的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是一个教师取得教育和教学成功的保证。缺乏组织能力和指导能力的教师,无论其知识多么广博,都难以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
(1)组织教学的能力。
(2)课外活动的组织能力。
4、研究能力
教师要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成为讲演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从“教书匠”向学者型的转化,研究能力是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1)教学研究能力。
(2)学术研究能力。
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功。
四、敏锐的时代意识
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创造才能。

[展开全文]
dsxz0092 · 2020-08-16 · 0

上活: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活用教案

[展开全文]
dsjy0055 · 2020-08-16 · 0

概括性评课:

上对:准确的知识与方法

上好:对教材教参部分内容二次开发,符合学生需要。

上全:三位一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展开全文]
dsjy0055 · 2020-08-16 · 0

教学技术分析示例:

导入:合适即可,由教材和学生的临场状态决定,主要是将学生由准备状态进入学习状态中,好的教师要在预备铃后,观察学生状态,修改导入。所以导入时预设和生成的统一

教学设计:核心是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架一道通往学习知识的桥。

强化就是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提炼和浓缩,用形象加关键词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记得牢。用20字总结课堂。

方法有:图示法

[展开全文]
dsjy0055 · 2020-08-15 · 0

针对性的学情分析:

群体的(班级特征)

个别的(学生特点)

方法:

摸底考试

问卷调查

课堂交流(观察、提问、追问) 

录像分析

作业批改

座谈或个别访谈

向前任教师了解

家访等

内容:

与教学设计有关的

与课堂组织有关的(学生兴趣,课堂学习习惯调查)

与教学反馈有关

与教学效果评价有关

二、艺术性——任务驱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途径:多观课评课

1,形式学习水平(就事论事)——以学习具体东西为主,教学现象分析(对视,情景、问题、活动、事例、题目、教学形式、实验、教具、多媒体课件、板书、讲演、情绪等),教的水平分析(俯视,教研员角度,学生调控、师生互动、教材解读、课堂评价)

2.有意义的学习水平(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习可以举一反三的经验、理念为主(透视),包括

教学技术分析:

 导入,预设与生成统一;

传授,教材、学生、技术三者协调;

强化,教材内容提炼浓缩

教学质量分析:

目标、内容、过程、结果

教学价值观分析:

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学生观。

 

 

[展开全文]
dsjy0055 · 2020-08-15 · 0

如何提高教学能力:

1.扎实的学科功底(不是讲课本和试题)

2.丰富的教学经验

3.一定的理论素养(自圆其说,不被专家牵着鼻子走)

4.开阔的实践视野

如何教:

教学方针:以学定教;以教定学

学情:

人格:半独立,自我意识觉醒,但不能完全自控

认知: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情感:青春期,躁动,爱表现,开始关注异性

行为:想自我表现,但往往控制不好

总结:初中老师要宽容。

 

[展开全文]
dsjy0055 · 2020-08-15 · 0

学法研究:

举例识记成语“聚精会神”:新加坡老师要求学生课后拍一张表现“聚精会神”的照片

教学论目录

第一章:学科功能(以初中历史为例)

            什么是历史

            什么是初中(学生年龄特征)

            初中历史学科功能

第二章:课标研究

           依据课标内容

第三章:教材比较研究

           横向:多版本教材比较

           纵向:同一出版社教材发展比较

           交叉:国际教材比较

第四章:教法及其案例点评

          情境教学法

          案例

第五章:学法

          学习方法指导(如何自学)

第六章:评价

          考核(考试等方式)及评价

          

 如何实现:          

第一年写框架:章节

第二年写目:节中每段标题

第三年写内容:目下每天写1000-2000的内容

余下时间整体润色修改。

教师专业素养:

专业修养:职业素养、人格素养

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 学识与才艺

专业能力:育人、教学与研究

教师必备技能:

课堂观察、个案研究、学情分析、教学设计

课堂管理、学法指导、活动设计、班级管理

学生访谈、差异教学、观课评课、测验考试

质量分析、学生评价、专题探讨、教研活动

课题研究、特长展示

新手教师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师德与素养:教师守则、爱的教育、法制教育、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身心健康

知识与理论:教学思想、学科教学论、学习论、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解读、教学测量与评价。

经验与能力:教学观察、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课堂管理、观课评课、测验考试、学生评价、班级管理。

 

 

 

[展开全文]
dsjy0055 · 2020-08-15 · 0

编一本自己的教案集

写一本自己的教学论

在学科功能、课标、教材、教法、学法、评价等开展实践和研究,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得到同行认可,在学科教学界形成一定影响,教学风格鲜明,效果显著,成就突出,深受同行敬重,深受学生、家长喜爱的教师。

如何研究教材:

1.横向:研究本学段多种教材,运用于教案写作中

2.纵向:各学段本学科教材的功能,语言叙述等的区别

3.跨地区研究:国外本学科研究成果 

如何研究学科功能:

本学段学科教学目标是什么?不同学段的目标有何不同?

[展开全文]
dsjy0055 · 2020-08-15 · 0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慢成长,从角色适应到经验积累再到专业成熟。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会做学情分析,小学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比如说人格尚未独立、认知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阶段、自控能力弱等。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怎样提高呢?

1、扎实的学科功底

2、丰富的教学经验

3、一定的理论素养

4、开阔的实践视野

[展开全文]
dsxz0090 · 2020-08-11 · 0

顾志跃老师在《教师的教学素养与教学评价》课时10主要谈到一下几点:
1.针对学生差异可以采取的教育对策主要有三类,教学方法类,在一个教学群体内采用分组的方法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要求和教法 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课程选择类,让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学组织类,用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差异教学除了在课内采用分层递进教学,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目标的教学之外,还可以在教学组织方式上进行变革,通过灵活机动的教学组织方式,既保证班级授课,又让不同需求的学生得到适度。
3.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使用检测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结课,学习方法进行监测,使之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导向,批评,纠正,改进作用,这里的检测是指对教学过程质量的连续性检查与测定,检测则是教学质量监测的常用手段,所以 讲教学质量监测关键是要解决教师的检测技术。

[展开全文]
dsxz0229 · 2020-08-02 · 0

 顾志跃老师在《教师的教学素养与教学评价》课时9主要谈到以下几点:
1.实施新课程对教师来说,与老教材的最大区别是角色转换,即“变讲课为教学。”
2.要学生进入文本,进行深层次思考,可以采用让学生换角度改写深入的方式,既加深学阿恒对文本的解读深度,又可锻炼写作能力,一举两得。
3.让学生设计教案,编写试卷,换位思考,完成各种小实验,小课题,方案设计,演课本剧,论文写作等都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称为行为学习,即让学生在一种特定的行为过程中学习。
4.一个单元可以用:学案+整章自学课,摸底测验课,重点难点精讲精练课,关键部分实践体验课,练习课等组成。每一节课都是单元功能的,单元的整体功能是综合的。

[展开全文]
dsxz0229 · 2020-08-02 · 0

顾志跃老师在《教师的教学素养与教学评价》课时8中谈到:
1.“上活”是指教师不拘泥于教案,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活用教案。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面临的一对矛盾,教师上课不能没有预设,没有准备。但预设与实际之间肯定会有不一致,需要教师在课堂里随时作出调整,这就是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2.好的课堂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贴近。要根据学生学的过程设计教的过程,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活用教案,体现出教学活动的生成性。
3.“上实”是指课必须上出实际效果,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不是简单的形式改革,要关注实际效果。

[展开全文]
dsxz0229 · 2020-08-02 · 0

顾志跃老师在《教师的教学素养与教学评价》第七课时中谈到:
1.教学现象分析,教的水平分析都是以个人感觉为准的,有意义的学习包括教学技术分析,教学质量分析,以及教学价值观分析。
2.观课评课还可以从更宏观的角度评价一节课的整体状态和教学境界,从而进行概括性评课。主要包括上对课,上好课,上全课,上活课以及上实课。
3.上对课对新老师来说非常关键,需要上对课不仅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而且要善于表达,能把想要讲的东西讲清楚讲明白,学生能听懂,能接受。

[展开全文]
dsxz0229 · 2020-08-01 · 0

顾志跃老师在《教师的教学素养与教学评价》第六可课时中谈到:
1.观课评课第二层次要素包括教学技术分析,教学质量分析以及教学价值观分析。其中教学技术分析包括导入,传授,强化,教学质量分析包括目标,内容,过程以及结果。教学价值观分析主要包括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学生观。
2.教师在进行课程的导入环节中包涵很多种方法,例如问题导入,情景导入,实例导入,以旧带新等等。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导入取决于学生的状态。在上课铃开始的钱2分钟,有预备铃,这个铃声就是提醒老师,这个时候就要走到教室门前,观察学生的状态,看看用什么导入方式开启课程。
3.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就是有效架桥。教学设计作为一座有效的桥梁将学情分析与备教材有效的连接起来,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展开全文]
dsxz0229 · 2020-08-01 · 0

顾志跃老师在《教师的教学素养与教学评价》第五课时中谈到:
1.学情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摸底考试,问卷调查,课堂交流,录像分析,作业批改,座谈或个别访谈,向前任教师了解,家访等。
2.学情分析的内容中涉及到课堂教学组织有关的学情分析,主要有兴趣调查,学生课堂学习习惯调查,学生互相关系或非正式群体调查。
3.教学的设计性是指教师在课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起来。教师让学生在课堂里进入积极学习的最有效方法是设计各种学习任务,让学生有事可做。
4.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主要途径是多观课评课,观课评课从分析角度有两个层次,包括形式学习评价,有意义的学习水平。

[展开全文]
dsxz0229 · 2020-08-01 · 0

顾志跃老师在《教师的教学素养与教学评价》第三课时中谈到:
1.所谓的专业能力是育人、教学、研究等能力则要在教学实践中体验,积累,提炼与升华,开展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就是为了加速这种体验,积累提炼与升华的过程。
2.实践体验课程是通过给教师一个任务,让教师在独立活组织其他教师共同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有关知识,经历有关体验,形成有关经验,提升有关能力的任务驱动型课程 用浸润体验式学习经历。 
3.实践体验课程的实践活动主要有:课堂观察个案研究,学情分析,教学设计 课堂管理,学法指导,活动设计,班级管理,学生访谈,差异教学,观课评课,测验考试,质量分析 学生评价,专题研讨,教研活动,课题研究,特长展示等。

[展开全文]
dsxz0229 · 2020-08-01 · 0

顾志跃老师在《教师的教学素养与教学评价》第四课时中谈到:
1.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出发:首先应该有扎实的学科功底,其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然后有一定的理论素养,最后有开阔的实践视野。教师要具备备课,上课,设计作业,辅导学生,考试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2.对学校内部来说重点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有效性即是保障学校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是教学的针对性以及教学的艺术性。
3.要了解每个阶段学生的基本情况,例如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主要有,人格尚未独立,具有明显的依存性,是属于他律阶段,认知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阶段,思考依赖表象。情感方面是自控力弱,具有外显,易变,易受伤等特点,行为是自控力弱,但模仿性强。

[展开全文]
dsxz0229 · 2020-08-01 · 0

顾志跃老师在《教师的教学素养与教学评价》第二课时中谈到:
1.由于动机,能力两个因素的影响,不是所有老师都能从第一阶段走到第二阶段,能走到第三阶段的老师更少,大多教师稳定在第一或者第二阶段的高原地带。
2.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校本研修就是要不断引领教师跨过这两道坎,从关注教法走到原创教学,编一本自己的教案集,从原创教学走到学科研究,写一本自己的教学论,走上学科教学高地,为此推出了在职教师“二次成长(蜕变论)”。
3.教师成长的最高阶段是站在学科高地,对学科教学行为的六个基本要素,如:学科功能,课标,教材,教法,学法,评价等开展实践与研究,形成自己的见解与观点,得到同行认可,在学科教学界行成一定影响教学风格鲜明,效果显著,成就突出,深受同行敬重,深受学生,家长喜爱的教师。

[展开全文]
dsxz0229 · 2020-08-01 · 0

顾志跃在《教师的教学素养与教学评价》课时一中谈到:
1.教师的成长是慢成长,在职业教师专业成长可以分为初级、中级、以及高级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是新老师,主要是感受职业,关注教法,学会操作。中级一般是接受职业,关注教材,学会创作,到了高级阶段就要享受职业,关注学科,学会研究。
2.教师的职后成长受两个因素影响,动机与能力,所以教师职业成熟等于职业认同加能力提升。
3.职业认同与教师的志向与职业生活状态有关,比如是否被关注,被尊重,有友爱,胜任,自信,乐趣等,表现出归属感与进取心。能力提升从经验积累到理性思考,是实践,学习,研修,带教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职后成长是职业认同与能力提升相互促进,交互发展的复杂过程。
4.初级阶段教师所处在角色适应期,由于生存压力,发展动机不是问题,关键要有好的教师和校风带领入轨。
中级阶段教师所处在经验积累期,主要问题是职业怠圈(动机不足)与高原现象(能力不够),容易躺在现有经验上,找不到发展方向,缺乏进取心。高级阶段教师处在专业成熟期,能否从经验积累到专业研究是关键,主要问题是走不进学科教学研究之门,找不到体现自身价值之路。

[展开全文]
dsxz0229 · 2020-08-01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