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人加入学习
(0人评价)
仲广群:《与教师共同成长的教研方式创新》(下)
价格 ¥ 9.90

数学要注意变式练习。

技巧:

别丢了传统:注意练习的针对性、层次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

别拘泥于传统:发挥好学生小老师的角色,多问问学生为什么做这道题?怎样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在这一思维过程中又是怎样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的。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和技巧,积累了哪些有益的成功经验,怎样去拓展和延伸的等等

有的老师题目一打出来就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呢?废话,条件不是写在那儿吗。同学们这道题让我们求什么问题呢?同学们能不能画个图来解决呀?都是废话。难道不可以举例、难道不可以列表。知道为什么老师要问这么多问题,在他的印象里我拖着你走,离开我你不会学的,我问你怎么答你才会学。这很要命,这样学习,孩子没有创造。

老师如果有本领出一张高质量助学单,他就是在备课。

备课教案

左边:粘贴助学单,题下方写:这个问题的落脚点在哪儿,把它写出来就行

右边(写给编辑看的,不是给校长、教研员看的):把课堂的实录。特别是精彩的片段写下来,编辑很是喜欢。

以前预测性的教案,投到编辑部时不会认为是好点子。

助学课堂到底改变了什么?

教师:

教师的角色改变了:由进而退,由讲授者、控制者到孟非+黄菡(孟非+黄菡就是老师的角色。像孟非一样搭台子让孩子来学习,学生学习的时候会遇到困难跳不过去,你要学黄菡一样点拨)

教学的指向改变了:由“授人以鱼“到”授人以以鱼+渔

教学理念改变了:以教定学到以学定教

教学的量和质改变了:从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到“三个不教”;从背冗长的教案到点穴式的讲解,教学轻松了,质量提高了。

教师教学的幸福指数提高了:由欣赏学生而生教育幸福

学生:(四“小”角色)

 

 

 

 

 

 

 

 

 

[展开全文]

课堂要从低往高走,最先发言的是谁?是班上的后进生,然后中等的,最后是班上的佼佼者。这样整堂课就是那种向上的态势。助学课堂有个规矩,学生到前面来发言以后,最后一句话一定是这样说:”这是我的看法,请大家继续与我交流。“他要发出邀请,接到邀请以后别人就会和他交流了。如果每一次你找那个最厉害的孩子,他到前面一说这是我的看法,请大家继续与我交流,交流个鬼呀,他盖帽了,你知道吧。你让那个表达不完整的、还有缺陷的、有瑕疵的他说“这是我的看法请大家与我交流”下面全部扑上来了。有的给他补充,有的向他提问,有的和他辩论,对不对呀,是这样一个道理啊。这样的课听下来感受就特别的好,所有该出现的问题全出现了,所有学生容易错的全出来了,然后经过辩论、大家补充,把那些不好的全补上去了。这就是关于展示。

展示好了之后叫释疑。释疑有这样五个词:提问、补充、质疑、辩论、反驳

新课程强调小组合作学习,有的老师老师认为叽叽喳喳浪费时间,图热闹、图形式,花架子。其实不是小组合作这部“经”不对,而是我们的老师把经念歪了。我们听的课很多,有没有注意有的小组合作是这样的,老师说“同学们,下面开始小组合作,临时安排顺序让学生说,这是合作嘛?这是合作嘛?有说话没有对话,有观点的呈现没有观点的碰撞与生成,所以这叫小组说话,不叫小组合作。

怎么让学生会合作?,把这五个词填进去他就会合作

课件出示:技巧:

提问:对方没讲明白时。

补充:对方没讲全面时。

质疑:对方观点有漏洞时。

辩论:对方模棱两可时。

反驳:对方观点错误时。

——教师的介入总在学生无法解决时

为什么?因为一个人说话无非是这几种情况:你没讲明白我就向你提问,你没讲全我就给你补充,你的观点有漏洞就给你质疑,你的观点模棱两可就辩论,你的观点错的我就反驳。所以让孩子上台一讲以后,马上有孩子扑上来,在哪里有的孩子发现你没讲全,有的孩子发现你没讲明白,有的孩子发现你没说透,有的发现你说错了,等等,所以全班这个时候就像一个佐藤学所说的,叫交响乐团。全班各种各样的声音都出来了,各种各样的意见都出来了,在课堂的上空飘荡,就像一个交响乐团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最后组成了一个美妙的交响曲。当年在全国最早研究小组合作教学,上世纪新课程开始之前就研究这个,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全国当时有三家一个是无锡的吴盘生,做了两年到乌克兰大使馆做二等秘书去了,还有一个是山东的王坦后来做教科所所长去了,那年学制从五年制跨到六年制,我完整的五年研究了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要做内容和方法的匹配,学生的小组合作有几种方式:1.中心发言式。一个人做中心发言,他说好了别人就给他补充。2.叽叽喳喳式

。大家随便说,有的话题适合于叽叽喳喳。3.接力循环式。依次地说。4.两两配对式。现在比如说四个人一个小组,两个人一转转到后面去和后面两个说,所以就是每两人组成一个小组,然后再把两组的意见再合起来,就是两两配对式。5.切块拼接式。把一个大问题切成几块,然后你研究一块,他研究一块,最后再组合起来。

当时做的一个圆的图标,不是告诉学生:”同学们我们讨论用叽叽喳喳式。“什么话都不说:”同学们,下面开始讨论,圆片往上一贴,孩子一看就知道。比如说:中心发言式,在圆片的中间画了一个小人,然后四周有四个小人,他说话用箭头指表示他中心发言。他们一看就懂,中心发言式。当然,全班交流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啊,好多孩子都在那儿举手。举手可不一样啊,有的孩子五个指头举手要发言,有的孩子要提问,有的孩子是要补充,有的孩子是要反对,大家一样的举手我就不知道那个要反对,所以胡乱的瞎点,你来你来,你也有没有想过我们是可以研制一套符号的。我这时候特别需要人补充,我就选你,那么怎么找着他呀。我们有一套手势。

竖食指,表示我要提问;两个指头,表示我要补充;一般的五指举手表示我要发言;握拳头,表示我要反对。所以,你一眼就能看出,我需要你反对的时候,举拳头的那个你先来。质疑,我们就强调这样几点。

是不是不要老师呢?不是。因为学生的学习有三个特点:零碎的、模糊的、肤浅的。学生就是学生,如果有人宣布我的实验不要老师的,我们学生自己能搞定,那是不行,我不相信。那是孩子啊,那是真的,在座各位你下岗去吧。要老师干什么,是实现这三句话的功能:让模糊的知识变得清晰,让肤浅的认识变得深刻,让零碎的知识变得结构化。因为学生自己预习学的是获得的点状的东西,交流的时候获得是块状的东西,老师站出来帮他们获得一个网状的东西。网状的知识结构,利于理解,利于内化,利于迁移。这一点语文和数学不同哦,学文如堆沙,学理如筑塔。(张庆)

文和理在这个问题上是不一样的。语文重在感悟,重在积累。多读读书,文学修养就渐渐上来了。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可以读五年级的文章,你同意不同意?同意。但是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做不了五年级的数学,你同意不同意?同意。道理就在这儿。数学必须螺旋上升,他不可以跳。你整数的四则运算还不会,我还会小数的四则运算,那谁也不信。文,这个东西正好相反。

现在我们的教学刚好反掉了,有人把学文认为是筑塔,学理认为是堆沙。那完蛋了。

我去山东多,每每去都有感受,山东出了一个大人物嘛,最近几年出了个大人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我说莫言的获奖简直给中国的教育扇了一个重重的耳光,你同意不同意啊?我们培养了那么多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咋就搞不出一个诺贝尔奖呢?你知道莫言上到几年级啊,三年级据说还没上完。让一个三年级都没上完的人获得了诺贝尔奖,你说我们学校教育情何以堪哦!

一个典型的例子,2003年福建省的一个高考,最后一道题阅读思考15分,那道题叫金木钱钟书阅读分析,写金木钱钟书的作者是谁呀?周杰人。周杰人当年考试的时候就在清华上学,同学奔走相告“周杰人啊,你的题目成了高考题了”周杰人一听,好不自信“我的题目成了高考题,我来做做我的题啊。”周杰人,他说自己的题目自己应该拿多少分?你知道周杰人实际拿了多少分?2分。第一道判断是对的,后面全是错的。你看错的什么题:请问“格调”一词表达了在这里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周杰人站在这儿说:“这个答案不是我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是我们有那么多专家在研究:这就是你的思想感情。所以,现在高考你看不到考活人的文章了。那叫死无对证。我说这就是鲁迅的思想感情,你不同意你把鲁迅喊出来跟我对质。语文不应该这样,对不对。我们说一千个读者里面应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考得好了,让一千个里面有一个哈姆雷特。所以说,我在小学就觉得语文出了大问题了。教《小猫钓鱼》让你不敢玩耍,教《猴子捞月》让你不敢有好奇心,学《美丽的大公鸡》让你不敢美,学《孔融让梨》让你感到羞耻,人家七岁就知道让梨了,我白活了十几岁我还不知道让梨。真的,这个语文啊,道德说教。所以语文也要改。不应该这样教下去了,而应该像我刚才那个助学单一样,让孩子自己能有自己的见解,自己能有自己的创造。

[展开全文]

助学课堂课怎么上?课就分四步:展示、释疑、整理、提升——课堂教学策略

第一步:展示

展示: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可采用的方法很多。提问,教师设置几个关键性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判读学生的理解程度;汇报,让学生汇报预习的经历、采用的方法、遇到的困难、取得的成果等,了解学生预习的深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练习,解几道题来一个小测验,以掌握学生预习的情况;交流,将预习的情况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通过全班交流的形式获得信息。

有老师会问,还没学呢,怎么就展示了?那是因为孩子们已经先研究了,那就先展示。

不过展示的时候有几个要点:

一、技巧:

先小组、后全班。(让学生有底气、有信心、有力量)

后进生、后优生。(确保每一个都能得到合适的发展)

举例,针对后进生每天课后补,这叫扑火式,后来发现一年级3个,二年级还是3...为什么我花了这么多时间就补不好呢?做个手势,今天不在这儿,明天有新知识到新的地方,这样的补永远是跟着别人的屁股后面在跑,所以这叫亡羊补牢,不好。

仲老师补孩子用的方法叫提前介入式,这个方法非常的有效。离期末考试还有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候,有两个孩子家长找到仲老师,一个六年级的女孩,她的情况是越来越不及格;一个是四年级的男孩,他的情况是从来不及格。家长急,找老师,老师没办法补不上去,找家教也补不上来,最后厚着脸皮来找仲老师。仲老师和两个孩子谈了几句话,发现这两个孩子好奇怪,语言、谈吐、思维都好的,怎么就学不起来数学呢?仲老师给两个孩子出了一道题:孩子啊,你们认为怎么学数学最重要?我给你们四个词,你来给排排序。四个词是: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自我探索、合作交流。你认为最重要的排在最前面,最不重要的排在最后面。把这四个词排排序,把这四个词排排序。两个孩子排得一模一样,他们把“认真做笔记”排在第一,原因是家长老师告诉他“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排第二的是认真听讲,第三合作学习,第四自我探索。仲老师告诉孩子:你们刚好全反过来了。两个孩子惊讶的神情到今天还可在我头脑里“啊,原来我学了这么长时间全反掉了”。半个月之后,仲老师遇到一个山东的培训全国公务员的人,当时一起去北京铺对铺。他问:“你是做什么的?”仲老师:“教学的?”“你叫什么学科?”“我教数学的。”他说数学是他一生之痛。他是从日本留学五年、澳洲留学七年,回来的海归。仲老师和他交谈发现他思维非常棒,语言很好,怎么数学学不起来呢?仲老师也给他除了这道题,让他排排序,结果和两个孩子一样一样的。“现在,我知道了你为什么学不好数学,是因为你当年没有遇到我呗。”很好奇,他这么差的数学怎么上大学的?后来晓得了他学了另外一门学科画画,走得美术这条道路出去的。所以说,不是人笨、智商不行,而是学习方法错了。自我探索才是孩子最重要的学数学的方法,而这个烂笔头真得坏了去了。想一想,一堂课从头到尾拼命地记,那么他整个学习就变成知识性学习,可是数学是知识吗?不是。数学是思维。你把这么大好的黄金时光,思维的训练搞没了,让他拼命地记而且回家之后再看,时间用了别人的两倍,是不是?而且就学了一个浅表性的东西(知识),所以他学不好,一点儿也不奇怪。

两个孩子到仲老师那里怎么补的?”我用的方法和老师们一样的,做助学法的实验,前两个星期、两周,我要求我们所有的老师必须把班上那两三个拉过来,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我是这么操作的,我压根不问他们前面欠下什么东西,只问一句话明天学什么?两个孩子告诉我明天学什么以后,我每人跟他一张助学单,就三道题,孩子研究十五分钟我都不讲话的,你自己研究。研究好了,我们俩再来稍微来讨论一下,你看还可以怎么样,还可以怎么样.......我们还有一把锁,刚才说课前让他研究是一把锁,还有一把锁也让孩子更加的呢,小组讨论你先来,全班交流你先来,这就把他绑住了。每天习惯性地反正我先说,那么他们每天的研究就特别的认真。明天我先讲呢。千万不要请每组的差生先发言,人家会和你急得,对不对。下面请每组的雄鹰队员先发言,或者说请每组的3号队员先发言,每组的三号都是班上组里最弱的那个。

有集体、有个体。(根据内容和难度,选择匹配的交流方式)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