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15年年初,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堂江与著名的教育家、辽宁省盘锦市实验中学原校长魏书生、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以及上海建平中学原校长冯恩洪同台论道。其间,辽宁省盘锦市实验中学原校长魏书生在谈到自己的办学理念时表示,他的“根”与“本”,就是守住一些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守住那些古往今来的常识。

  当教师的幸福感占据大部分,倦怠感就会慢慢消失

  刘堂江:我们把征集上来的问题进行了分类,大致分为五个方面。

  第一类是教师管理方面的问题。自从2012年我们重新定义了“教育家办学”后,大家都明白了,教师在教育家办学过程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破解教师职业倦怠这个难题,提升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呢?

  魏书生:我以为,倦怠感和幸福感一样,会伴随着每一个人的一生,上至总统首相、下至贫民百姓。不同的是多和少、主和次的问题。既然是这样无法避免,那我们要做的就是守住自己职业的幸福感、愉悦感、崇拜感和自豪感,守住自己做得对的事情、做得好的事情,让自己的长处更长,这样一来,幸福感占据了大部分,倦怠感自然就会慢慢消失。

  我在盘锦当了13年的教育局长,13年来,每年的工作计划结束语都是这样一段话:“盘锦的老师们,要以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幸福感从哪里来?当大家把不懂的事,弄懂了;不知道的事,知道了;没有记住的事,记住了;不会做的事,会做了,幸福感就慢慢涌现出来了。然后再把这些事写出来,写出来后得守住,守住了把它做深,做深了再把它做大,这样成就感越来越多,幸福感就自然越来越多了。

  当我们守住自己内心深处幸福的精神阵地,守住幸福的核心价值观时,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过平凡的日子,做平淡的事情,不攀不比、高高兴兴,眼睛向内、超越自我、敬业乐业,把平平淡淡的事情干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从从容容、快快乐乐、如诗如画、如舞如歌,我们这一辈子就得到大解脱、大自在、大欢喜、大快乐了。

  办学窍门是把所有人当助手,只看到长处不言明短处

  刘堂江:第二类是办学智慧的问题。有校长问:都说校长的个性是学校特色与品牌的核心。三位前辈认为自己的个性是怎样的?与学校的特色与品牌有没有联系?如何使学校的个性和校长的个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取得优异的办学效果呢?还有一位校长直接地问,三位校长有办学的窍门吗?

  魏书生:对于“个性”这个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如果是指“比别人更好的特长”,这就是一个褒义词;如果是指“不为周围所相容的怪性子”,这就成贬义词了。在这里,咱们暂且讨论它褒义的方面。

  我的个性就是自强不息,不管被扔到哪儿都高高兴兴的。在倒霉的时候,我一天挨一顿批判,被罗列出108条反动言论,但就是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我还在寻找自己能做的事去做,不浪费时间,不放弃自己。我相信真善美的力量最终是会胜利的。所以,我对外界环境的要求始终比较低,无论交给我什么样的班级,我都能领着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学。后来到教育局工作,发表就职演说,我也没有说太大的话:“同志们,我到这儿来了,我也没大的本事,只是希望能帮助大家发挥长处,使咱们盘锦的教育在昨天的基础上,一点一点地变得更好。”在我这种性格的影响下,学校的老师们也都不太埋怨环境,只顾忙着做事,眼睛向内,注意当下能做的事,整个队伍的心都静下来了。

  至于我的窍门,就是把所有人当成自己的助手,只看到长处,不言明短处。当班主任的时候,相信每位学生都能帮我教——陈小爽你帮我教词,张杨你帮我教文学常识,孟欣你帮我教修辞方法,张玉松你汉语知识学得那么好,以后这类知识全归你帮老师教……这一个窍门在学校管理中同样适用:老师能干的事主任不干,主任能干的事副校长不干,副校长能干的事我不干。就像希贵说的,这也算是“偷懒”吧。

  依法办学是呼吁我们去研究、认识并敬畏教育规律

  刘堂江:第三类是制度建设的问题。依法办学的重要性,早在20年前就已经写进了国家意志,但时至今日,很多时候还只是一句口号。请问,依法办学如何在教育家办学的过程中得到落实?我们得知,2014年末,北京十一学校教代会通过了《北京十一学校章程》,相对于很多学校的章程被束之高阁而言,十一学校的章程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魏书生:依法办学是一个过程。实际上,依法办学就是按规律去办学,是呼吁我们去研究教育规律、认识教育规律并敬畏教育规律。我当教育局长的时候,很多人问:“魏老师,你当了局长,连个手机都没有,怎么管教育?”我说最值得敬畏的永远不是领导,而是事物本身的规律。当校长、老师、学生都按规律办事找到了快乐,谁当局长对他们来说都没多大关系。当然,规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以及教师的成长,不断发生新的变化。规矩过时修改规矩;规矩太细简化规矩,规矩面前人人平等。

  所以,我总在讲,学校管理中的棘手问题,应该交给群众去解决,交给大家来定规矩、定制度。从1986年到现在,盘锦市实验中学执行的是第49次教师考核方案修改稿,每个学期修改制度的时候,该废除的废除,该细化的细化,该新增的新增。总之,校规、校法在符合国家的大规、大法前提下,常做常新,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校。“法”不是整人的,“法”应该来自大家,来自每位教师、学生,应该有利于每位教师、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使整个学校的各方面力量得到一种动态的平衡。但是,“法”也永远没有绝对合理的,都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因着学校的实际,一点一点地朝前走,一靠民主,二靠科学。

  我的办学理念来自古往今来的常识

  刘堂江:第四类是办学理念问题。从魏书生老师的“民主+科学”,到冯恩洪校长的“合格+特长”,再到李希贵校长的“为40岁做准备”,请问,三位教育家是如何提炼出自己正确且富有个性的办学思想的?

  魏书生:我同意希贵的说法,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思想。我总是说,我的“根”、我的“本”就是守住一些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守住那些古往今来的常识。包括我提出的“民主+科学”,实际上也是常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主思想,古已有之。一个国家中,一个党也好,多个党也罢,都必须把老百姓的利益高高举起,这就是民主的核心。民主也是所有国家、民族,所有群体、个性所共同追求的,就算暂时实现不了,我们也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怎样努力?尊重科学。科学是对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人脑规律的认识,只有对科学的探索,对事物本质的探索,对规律的探索才能够激发起人内在的生存活力和潜能。

  在哲学层面上,我们常常追问自己为什么活着?人生难得,顺境逆境,我们都要努力生存,发展自己,追求科学,认识规律,做自己命运的主人,这就是民主与科学。所以,我的“根本”不是新东西,而是人生的需求,国家民族的追求,是人类永远追求的目标。

  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无限可能老师则成为帮助的角色

  刘堂江:第五类是关于教学改革的问题。各种信息技术现在都渗透到了课堂领域,有人说,这将是对传统课程的颠覆,也有人说,信息技术应该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那么,面对现在的孩子们,面对这些信息时代的“原住民”,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教育所用?

  魏书生:我觉得目前为止,还是把信息技术当做一个工具。在我担任大连南阳学校校长的时候,我也曾想过在课堂上实现一人一机,用计算机的“学”替代大部分的“讲”,让每位学生进入自学的状态。后来经过试验,发现学生还不具备自学的能力,无法确定自己学习的路径、任务、目标和方法,就无法达成有效学习。

  这么多年过去了,信息技术涉及到教育的各个学科、各个领域。我想,以后,计算机完全可能颠覆传统的教师讲授,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因为传统课堂教学本来就不适合每一个人的发展,而是自古以来资源匮乏、师资匮乏条件下的一种办法。回归到教育的本质来想,教育应该是不同的人跟着不同的老师,高高兴兴地按照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潜能,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和技能,完成自己的人生,在这个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享受生存过程的幸福。

  实际上,回过头来看,苏格拉底、孔子和他们的学生,就是这种个性化、多样化的教与学。未来,计算机有可能提供成千上万的课程,从而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而教师则成为一种帮助、辅助、提供服务的角色。

本文来源于《未来教育家》杂志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