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青岛版)

本单元是时间教学的起始单元,是“认识钟表”的起始课。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结合实际初步学会看钟表,体会认识钟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

用,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方面的内容打下基础。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本单元设有一个信息窗,以“下雨了”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素材,通过老师分别给4个小朋友打电话,询问他们到家的时间为话题,引起学生对认识钟表的需求,体会认识时刻在生活中的作用。并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自主练习,认识钟面,认读“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四个时刻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知识点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两个方向(前〈后〉面或侧面)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连线时,要抓住物体的每个方向的特点。

苏教版一年级下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① 长方形有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两条长边长度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长度相等。② 正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③ 三角形有三条边。④ 钉子板上不可能围出圆。2、利用物体画图形① 用一个长方体画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

② 用一个正方体的不同面画出相同的正方形。3、用小棒摆图形摆一个正方形至少需要4根同样长的小棒:

摆两个正方形至少需要7根同样长的小棒:

摆一个三角形至少需要3根同样长的小棒:

摆两个三角形至少需要5根同样长的小棒:

摆一个长方形至少需要6根相同的小棒,摆两个长方形至少需要10根相同的小棒。

4、折图形1.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一次,可以折出长方形、三角形。2.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可以折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5、数图形① 数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

长方形有(     )个,正方形有(     )个,三角形有(     )个,圆有(     )个。② 数下图中的三角形和长方形各有多少个。

③ 下图中有几个长方形,在正确答案下面画“√”。

6、找规律画图形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苏教+北师大版)

​人教版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总数÷份数=每份数

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

列式:

(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 能分给多少人?

列式: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例:42÷7=6  42是(被除数),7是(   ),6是(   );这个算式读作(           )。

5、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解决的算式是(   )

A、24÷6=    B、4×6=

C、24÷3=    D、24÷4=

6、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1、本单元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数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2、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游览北京 —万以内数的认识

1、本单元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数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2、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 “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苏教版第二单元 时、分、秒

1、认识钟面:

(1)钟面上最短最粗的针是时针,较短较粗的是分针,最细最长的是秒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圈,也就是60小格,1时=60分。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

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1圈,1分=60秒

2、认识整时方法: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时针、分针、秒针全部重合的时间是12时,

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的时间是6时,

时针和分针成直角的时间是3时和9时。

3、认识几时几分方法:

时针指在两个数之间,算小数,时针指在12和1之间,算12时,分针指着几,表示几个5分钟。

4、记录时间有两种方法:

(1)文字法:如:5时50分;

(2)用电子表法记录时刻时,几时就写几,再写“:”,后面写分时要占两位,分针不够整十的,十位要用0占位。如:8时零5分写作8:05

5、认识大约几时方法:

时针接近几就是几时。此时,分针一般指在数字12左右。

6、计算两段时间之间的时间方法:

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整时减整时,分钟减分钟,分钟不够减向整时借1时在分钟上加 60分钟再减。整时借出的1时要记得减去。

7、比较时间:

单位不同时要化成相同的时间单位再进行比较。在进行比赛(或做事)时:同样的距离(或同样的事情)所用的时间越多说明速度越慢(或效率越低);所用的时间越少说明速度越快(或效率越高)。

北师大版第二单元

方向与位置

1、方向板

2、地图上(东、南、西、北)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教室里(东、南、西、北)

早上起来,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东对西,南对北。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人教版)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0前面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想乘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所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乘法口诀做除法的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 除法估算:493÷8≈,把493估成480,而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近492,然后再口算480÷8得60,所以493÷8≈60。 

(二)笔算除法   

1.【 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 【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被除数最高位大于或等于除数,则商的位数与被除数相同;如果被除数最高位小于除数,则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  

3. 3.【除法的验算方法】:   

(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如:128÷4=32,用乘法验算,被除数=除数×商,即4×32=?,得数如果是128,则除法算式算对了,否则算错了。 

(2)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如:417÷4=104……1,用乘法验算,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即4×104+1=?,得数 如果是417,则除法算式算对了,否则算错了。 

4. 注意关于0的一些规定:   

(1)0不能作除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三)特别提醒:   

1.口算、估算、笔算除法的方法和格式,其中中间、末尾有0的要特别注意。  

2.口算题可以直接列式计算;估算题要注意书写格式(用“≈”,约等号): 

3.解决问题中注意看清题目意思,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需要估大还是估小,有或者不管大小)。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  对称 沿一个图形的中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  

常见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对称轴的条数:  图形名称  对称轴的条数  图形名称  对称轴的条数  正方形4  等腰梯形  长方形2  菱形2  圆形  无数条  扇形  正三角形3  正五角星5  等腰三角形  正六边形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图形的运动》(北师大版)

1.轴对称

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边三角形。

字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B、C、D、E、H、I、 K、M、O、T、V、U、W、X、Y。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正n边形有n条对称轴。(n≥3)

①特点:轴对称图形的大小不变,但方向相反;

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画法:定点数格—找对称点—描图。

一是找出图形上每条线段的端点;二是根据对称轴画出每个端点的对称点;

三是依次连接这些对称点,得到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平移

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做平移。

生活中常见的平移现象:拨算盘、升国旗、光盘的出入仓、拉开抽屉、

火车、电梯和缆车的运动。

          方向(上、下、左、右)

①两要素 距离

②特点: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大小、方向不变,只是位置发生改变。

③画法:定点数格—找对应点—描图。

一是找出图形的一个端点;二是根据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画出这个端点的对应点;

三是根据图形的形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旋转

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弧或圆周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拧水龙头、汽车方向盘的转动、风车的转动、翻书、

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摆的运动。

   特点:旋转前后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但是位置和方向发生改变。

4.设计图案

一个简单的图形运用轴对称、平移或旋转的方法,可以设计出一幅美丽的图案。

三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苏教版)

一、知识点

1、长度单位: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进率: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

  千米:测量公路、铁路、河流这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用符号“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数量式:跑道一圈的长度×圈数=跑步的距离

2、质量单位:克(g)、千克(kg)、吨(t)         

 进率: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    

3、单位换算: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